AN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FEMALE CHINESE ARTISTS

2016 “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
策 展 人:顾振清、尤丽娅 · 梅利妮科娃
展览总监:张如奎
策展助理:李娇妮

主 办: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总部
开幕时间:2016年11月2日18:30
展览日期:2016年11月3日-15日
展览地点: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民族博物馆(The Russian Museum of Echnography)大理石厅
合作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艺展工作委员会、宇宙有限责任公司
赞助单位:俄罗斯唐人集团、乐游旅行社
联 络:www.li-space.com ; info@li-space.com ;+86-10-59789542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巴荒、蔡锦、杜婕、雷双、蓼萧、申玲、宋琨、谢堃、谢其、徐晓燕、闫平


《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亮相圣彼得堡大理石厅

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将于博物馆大理石厅2016年11月2日18:30隆重举办《 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开幕式。展览由中国策展人顾振清、俄罗斯策展人尤丽娅·梅利妮科娃联合策划。参展作品来自巴荒、蔡锦、杜婕、雷双、蓼萧、申玲、宋琨、谢堃、谢其、徐晓燕、闫平等11位中国女性艺术家。展览由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展览得到孔子学院总部的资助和圣彼得堡市政府的支持,并被列为第五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与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艺术环球行动”活动之一。 此次展览合作单位为中华文化促进会艺展工作委员会、宇宙有限责任公司,展览赞助单位为俄罗斯唐人集团、乐游旅行社。此次展览是21世纪以来在俄罗斯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女性艺术展,参展作品80余件。展期将由2016年11月3日持续至11月15日。

▲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民族博物馆(The Russian Museum of Echnography)大理石厅

“走出牡丹亭”其实是中国女性艺术家面对现代性和全球化挑战的一个共同的文化交流语境。她们敢于走出传统文化的光环笼罩,跨越国际公众的认知差别,凭借自身个性魅力走向当代艺术的“世界剧场”。将“走出牡丹亭”作为一个中国女性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展思路,可以凭借过去、现在、未来的全景视角呈现中国女性艺术家走出厚重的传统帷幕所屏蔽、所覆盖的身影,表述她们在国际展场出场的全新姿态。全球化条件下,“走出牡丹亭”的主题既可以彰显中国艺术家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质及其不断精进的艺术经验和创新精神,又可以塑造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更多维度和模式。由此,《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特别关注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在“牡丹亭”的传统文脉上的当代性转换和创造性推进。无论是承载“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精神营养,还是面对 “四海一家”、“多元主义”的现代理念,当代中国的女性艺术家都能以独特的体验方式接入传统文化的底蕴,激活自身的文化基因,探索以当代艺术的形式语言转变、改进、刷新传统范式的可能性。《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将以艺术家的新思维、新状态、新风貌,在世界各个文化现场展示、传播独具中国文化主体性蕴涵的当代艺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见证、了解中国女性当代艺术创作的新生力量。

当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其文明冲突危机加剧的现象,正在引发人类社会一系列新的文化问题。而中国似乎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魔幻时代。文化艺术领域内,原创与山寨、主流与边缘、体制内与体制内、正能量与负能量并行不悖,各玩各的,各有各的活法。男性与女性的艺术表达也几无差别,差别只在于两者在哪个方向上与人性发生关联。这种女性艺术与男性艺术的无差别表象,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时代特征。与此同时,中国女性艺术家则不断跳出性别差异、国家差别、文化差异的界限和游戏规则,回到一个更基本、更个体的人性视角和与之交叉的一个更普遍、更整体的人类视野,藉此审视外在世界。在与自然的博弈、相处之中,人类社会力量日益呈现背离自然与回归自然的两极性。这也迫使女性艺术家抛开人类自我设定的条条框框,深入探讨人性、生命、异化和终极关怀的课题。鉴于人类是一个共同的整体,中国女性艺术家持续关注着人类的普世价值和共同命运。她们所坚守的也是人类的共同立场,而非一种仅仅与男性艺术相对立的立场。

▲蔡锦《风景72》 布面油画 40x40cm 2013年

▲蔡锦《风景87》布面油画 40x40cm 2013年

中国女性艺术家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但又不拘泥于中国现实问题。她们善于在普遍人性意义上探讨人类在21世纪的各种发展可能性和共通性,但绝不拥抱人的同质化。无论从生物性意义、还是从社会性角度来看,两性存在差异是无法忽略的客观事实。然而,鉴于女性社会权利及其合法性在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女性艺术家表达自我,越来越倾向于自信的言说和平等的对话,而非声嘶力竭的弱者式的呐喊。对《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家而言,从艺术创作的开始,性别因素就不再强烈的束缚她们的心灵。她们思维的开阔性早已跃出了世俗偏见的藩篱。在她们的创作实践中,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定已经逐渐淡化。而人性意识以及如何表达人性关怀的方式方法却得到她们更多的关切。除此之外,她们还具有很多特质:清澈的感性,敏锐的下意识;可塑性,面对未知挑战的潜在能力;针对负面情绪和阴暗物质的洞察力和批判力。

▲杜捷《翠绿》 布上丙烯 25x25cm 2009年

▲杜捷《粉红》布上丙烯 25x25cm 2010年

2016年11月3日至16日《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在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大理石大厅展出。这次展览专门展出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平面绘画作品。参展艺术家为巴荒、蔡锦、杜婕、雷双、蓼萧、申玲、宋琨、谢堃、谢其、徐晓燕、闫平。艺术作品是社会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器,是分析一个现实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变化过程的必要参照系。这次展览上陈列的数十件作品体现了以当代艺术方式认知世界的女性立场。她们富于想象力、表现力的艺术表达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最生动、最鲜活的佐证。《牡丹亭》范本中一向“被表达”的中国女性的传统形象,早已被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主动表述所超越,更被她们在传承中创新得来的形式语言所扬弃。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已然走出“牡丹亭”情结。她们各自作品所呈现的个性成长、精神嬗变、观念转换和审美意识的演化,无不折射出中国近30余年来的因经济崛起、社会转型所致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巨变。

▲雷双《褶皱或展开3、4》(两联) 丙烯油彩 114x292cm 2014 年

▲雷双《褶皱或展开1》布面丙烯 油彩 114x200cm 2013年

参展女性艺术家群体之中,蔡锦、闫平、申玲、雷双其实都对《牡丹亭》早有心仪,耳熟能详。中国传统经典范本作为重要的文化基因,赋予了她们超拔于凡尘的人文修养和精神气质。她们凭借率性、率真的表现性语言,各自打造出一种极具个性辨识度的艺术风格。她们的风格之中,无不贯注着一种不断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杜婕则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独守于抽象绘画的一方天地,依靠繁复的手工劳作,直抵自性,见证真我,抵御现实社会红尘万丈的纷扰。徐晓燕和巴荒则执着于自己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画风。她们以独特的视觉表现,各自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理想。

▲申玲《女人日记》 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00年

而年轻女性艺术家谢其、宋琨、蓼萧和谢堃的自我意识更为独立,她们更习惯根据自我经验回应现实诱惑和艺术困境。她们的表现方式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个性。她们也许走得离《牡丹亭》的范本精神更远。然而在实践中,她们却能自觉地把当代艺术的先锋精神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立人格糅合在一起。

▲宋琨《珠宝鲤鱼》 布面油画 45x65cm 2013年

▲宋琨《千吻之深》 布面油画 45x65cm 2011年

▲谢堃《我的影子跟着我10》布面亚克力油性笔 70x85cm 2015年

▲谢堃《自闻录14》80-80布面丙烯 水墨 2016年

▲谢其 《绳子》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16年

▲谢其《红和绿3》布面油彩 170x170cm 2007年

诚然,《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是一种历史性的文化合力的结果,既有艺术家无可替代的工作,也有国际策展人的贡献。这一展览力求通过传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想象空间,展现中国当代文化在中西融合条件下的主体性建构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由此,它还致力于拓展国际艺术交流和推广的新思路、新空间,进一步推举中国女性艺术家各自从传统中走出的一种崭新的个人形象。《走出牡丹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通过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平行视角和感性经验,向世人呈现的是同时代中国人在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真实的生活存在,凸显出她们卓越不凡的洞察力、想象力和跨文化视觉经验。

▲徐晓燕《草场地三号》 布面油画 155X193cm 2006年

▲徐晓燕《小溪沟》 布面油画 150X180cm 2005年

▲闫平 《读百年孤独》180X200cm 2008年

▲闫平 《少年江湖到处走》140x160cm 2015年

其实,近二十年来,中国女性艺术家具有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她们以世界共通的当代视觉语言为媒介,一直在更广泛、更多元的国际公众层面上寻求自身艺术的文化认知和情感共鸣。她们会得到怎样的回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