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的郎静山
顾振清
一滴水中,但见宇宙之美。
郎静山是一个有风骨的人物,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延伸和再创造,构成了他作品的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作为中国摄影界的先驱,他一生创造了无数传奇,其中之一在于他90年相机不离手。他倾注近乎一个世纪的心血于摄影,终使摄影成为一种自身修炼的方式。伴随着中国漫长、曲折的现代性进程,郎静山一直坚持他的修为。从内在到外在,从古典到现代主义,他修才学,修精神,修品格。毕其一生,郎静山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和整体价值观,缔造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神话。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即通过暗房拼接技术开创了集锦摄影法,并经过长期的实践固化为一种个人风格。将发轫于南朝谢赫的水墨画传统画理引入写实摄影术,成为郎静山最初运用照相机这一欧洲工业革命造物的创作方式和态度,结果却把黑白摄影的成像技术塑造成新的“水墨画”工具,他用摄影的方式营造、追仿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效果,最终在更大的艺术疆域中弘扬了水墨的人文精神。
郎静山其实是在相纸上作画,暗房就是他的实验画室。在暗房内,所有材料都是他的创作工具,所有的可能性都是他的精神元素。他挥洒自如,从感光、遮光,到拼贴、合成,他的暗房技术丰富、多变、细致入微,终成出神入化之功。他的作品风格仍是写实的,但内容却是主观的,超越了镜头真实。他把胸中沟壑付诸相纸,呈现的是他内心对大千世界的整体印象,静寂而生动。郎静山突破焦点透视的机械成像原理,用别具一格的集锦方法去努力模仿人眼全方位的视觉效果。人眼对外部世界活灵活现的感受力,恰恰是任何机器无法企及、更无法超越的。为了追寻自然视觉整体上的真实,他把摄影术发展为一种自身世界观的呈现方式。摄影术在他那里已转化为成像术,拍摄的权重性也让位于后期制作。拍摄有时只是在捕捉、拾取素材,暗房才是他真正的艺术梦工厂,他用暗房技术来做天衣无缝的摄影“蒙太奇”,用散点透视等传统画理来驾驭山山水水、构筑理想景观,所要实现的是镜头真实背后的艺术真实。平远、高远、深远;前景、中景、远景。既然这些传统绘画因素是郎静山美学眼光上的前定结构,那么,照片的成像制作就成了他毕生的功课。功课意味着反反复复和坚持,贯穿的是现实意义的消解和透析思想的智慧。至于风格的流变,对现代派形式和方法的信手挪用,则是郎静山整个艺术修行过程中的题中之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面对一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激烈震荡,一介布衣的郎静山,兼济的只能是摄影中的天下,独善的却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格。郎静山将集锦摄影变成了一种繁复的劳作,这种精神劳作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物质积累的功用,而成为他用艺术慰藉心灵的生存过程。宁静致远,郎静山因身心常驻林泉而开阔、宽容,从而以一生伫立的身影和彻底的艺术化生存,获得生命本质意义的实现。在当今的后现代社会,郎静山的价值从艺术史中逐渐变得醒目,他以一种恒久的时间性上的存在和坚持,为艺术获得一个气势恢宏的历史语境。他追求的无始无终,使一切时过境迁的形式创造成为过眼云烟,从而对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形成一种具有实际影响力的当代转换和贡献。
郎静山在这,在这所有的摄影作品之中。他的摄影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精神的有机延续和展开,也是郎静山生命的一种延续和展开。
郎静山在林泉之中,他在谛听一种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