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个展:是时间线索重要?还是野狗生活重要?

返回
2009-12-12

是时间线索?还是野狗生活?方力钧个展在广东美术馆落地为一个别开生面的文献

2009年12月11日下午6时,方力钧个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这是开幕前20分钟安静的美术馆大厅。

顾振清

    方力钧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图像上,而且在于职业艺术家的身份上。1989年后,他与一些艺术家在圆明园租村民房为工作室,开始了画画、卖画谋生的自雇生涯。圆明园画家村开了中国艺术家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的大一统艺术体制的先河,这批中国最早的独立艺术家群体由于经济独立,从而在官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创作独立和创作自由。艺术家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其艺术个性通过其个人叙事、个人语言得以明目张胆的发挥、张扬。由此,中国当代艺术语境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艺术家竭力摆脱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进入个体化时代。像野狗一样生活,逆水行舟,绝地逢生。这是当时一种体制外艺术家的生存理念和文化策略。由此而形成的中国艺术生态的变迁,既大大改写了当代艺术的社会面貌,就此,也为日后中国艺术家的自我造星机制埋下伏笔。

    方力钧精心保存了自己早年习作和历年创作资料、手稿和作品图像,堪称中国职业艺术家重视文献价值的典范。他在1990年代初,就对卖出的每张绘画作品进行登记、跟踪,几乎在档案中事无巨细地记录了所有参加过的展览和所有藏家的身份资料,以备有据可查。长期搜集、积累资料,须有不厌其烦的工作心态。这也印证了一些中国职业艺术家的一贯谨严的艺术态度。2008年,我跟多位台湾同行提及于此,当时,一些比大陆艺术家登上国际市场早得多的台湾艺术家在听说之后都吃了一惊,连称:值得借鉴!值得借鉴!

    广东美术馆2009年12月11日开幕的方力钧个展《时间线索》是个像模像样的艺术文献展。这个展览以大历史条件下的个案研究方式,翔实地呈现了艺术家创作与其生活背景的有机关联。详尽搜集、清晰梳理繁复的图文资料其实是一种耗时耗力的案头工作。这些工作终使这个个展落地为一个偏重于研究性的艺术文献展。《时间线索》展通过编年体的历史书写,形成了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全要素文献展示。方力钧的个人资料做得很是精心、出挑,既突出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不懈探求及其人本主义立场,也彰显了广东美术馆的学术态度。对此,《时间线索》主编吕澎、策展人郭晓彦颇有贡献,曾在台北市立美术馆策划了《像野狗一样生活:1963-2008方力钧文献档案展》并主编了同名出版物的策展人卢迎华也有贡献,也应提及。这种“艺术+文献”的展览所提示的学术立场和美术史眼光,应该能够逐渐抽离市场和供求关系之喧嚣,让艺术家原汁原味的艺术价值真正见光、见亮。  

方力钧新作品、新作品

方力钧文献、文献

开幕式上,展览艺术总监、前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