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趣味过剩而设计的展览

返回
2010-02-01

为趣味过剩而设计的展览 
顾振清 2002-09-24
题记:从设计的社会应用来看,趣味越过剩越好。过剩的趣味资源能在实践中提供更多的丰富性和可塑性,更好地为大家服务。2002年7月6日晚,《趣味过剩》的所有展场空间都得以实现。
    《趣味过剩》展的展场是上海新起的艺术空间3H艺术中心,中心位于独立的两层小楼的楼上,面积500平方米,墙高3.3米,天棚为钢架结构的大跨度、半弧形穹顶。展厅中央的净空高也有8米。一个近120平方米的舞台式钢架平台位于展厅的北部,将近1/4的展厅面积分为平台上下两块。但这又是一个典型的非专业空间,地面是原色实木地板,窗户数量过多,墙上不能钉钉,场地资源有限。
    展场设置出两个空间,开拓楼下面对广场的的门面部分,为开放式的第一展场;而楼上3H艺术中心布置为内敛式的第二展场。
    在上海,徐震是精力最为过剩的艺术家之一,喜欢就合各种不同的艺术媒介、形式。他的新作《无题》是特制的一座巨大的工业风扇,展出时安排在3H艺术设计工作室正中央的入口处,楼梯的入口通道也在同一地方。大风扇面朝楼前广场,堵去入口通道的大半,制造出十级台风的风力和飞机引擎般的轰鸣。所有试图进入二楼展厅的观众首先得走近大风扇,正面接受人造台风,然后才能拐入大风扇旁的入口通道上楼梯。大风扇轰鸣的噪声贯穿展览的开幕时段。既是楼下第一展场压倒一切的音响效果,又是时时袭扰二楼展场的背景声。徐震作品外貌笨重、粗犷、生冷,颜色刺目,缺乏后现代工业设计的包装,活脱脱一个工业文明早期的“庞然大物,霸道、张扬地横在中央,成为无可回避的视听觉核心”。但它毫无亲和力、人文气息,又缺乏新技术、新媒介的面貌,所能催动的是人们某种刷新艺术形式的欲望和乌托邦激情。这就更令人产生类似“这是不是作品?”的怀疑。观者带着如此疑问上楼来看那些90年代以来风行整个艺术圈的各种新媒体形态如摄影、数码图片、动画录像和多媒体艺术作品的展示,本身就构成对楼上第二展场常规艺术空间的质疑。
    第一展场的作品还有萧昱、王永刚的装置《流动》,两只不锈钢构件组合的大玻璃箱分别盛装着一棵横陈着的榕树树冠和树根,被培育成装饰性的镂空树干则暴露在外,连通两头。作品精致得过分,与中国旧文人癖好病梅的传统有一脉相承之处。这个活体植物装置安置在入口一侧户外装饰比较集中的喷水池中,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但它偏安于一隅的位置,就近的一个照明灯又刻意取消,使许多观者忽略了其作为参展作品的存在。即便发现,也总是怀疑它是不是喷水池原装修的一部分。
    入口另一侧是两个并排的小会议室的立地玻璃外墙,这两堵面向广场的墙设置为并排放映的王功新、陆春生两个投影录像的屏幕。王功新技术完善的录像作品《卡拉OK》反映的是亚洲人最为过剩的、最有效消耗时间的娱乐方式,这是一项改变了亚洲人夜生活的重大发明。王功新的作品是背投效果的,与小会议室的玻璃、窗帘、钢架隔断等原有条件融为一体,声音效果则是外置的,面向广场。作品中,无数卡拉OK歌声经数字技术汇集成一种高分贝噪音,不时从音箱中涌出,沛然充满观众的耳室;陆春生的《纸枪》表达的是和平条件下年轻人对枪的迷恋,作品布置的区别在于另建屏幕,设备全部外置,正面投影。天黑之后,面对广场上,他的作品有一种放映小露天电影的感觉。
    第一展场的作品互动性强,时常引起观者对展场的狐疑和对作品的误读。唯有王功新、陆春生两个并置循环放映的录像,不断提示着楼下空间作为一个展场的现实存在。只是外置的大功率喇叭传出两个录像此起彼伏的音响,与风扇声不时混在一起,使第一展场成为一个奇怪的声场。
    楼上第二展场的努力方向是在非专业条件下创造出专业的展出环境与气氛。于是,高2.4米、长2米的20块展板被竖立起来,遮蔽掉多余的柱子、窗户,分隔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的空间和一条展览流线。
    二楼一进门是一个刻意营造的逼仄的矩形空间,迎面展板上是陈文波的油画《出口》,画面上绿色的抽水马桶画得一尘不染,并闪现着一线高光。一旁的《002号洗手池》同样画得光洁如玉,犹如世界中一片净土。与陈文波油画相应的是梁钜辉的镜面装置《快乐间》,其实是置有一个锃亮的抽水马桶的三角形卫生间,只是“室内”墙面缀满多棱的镜面,令进入者恍入迷宫,有片刻的晕眩之感。通过这个狭小的空间进入展厅的观者,在进入较宽阔的第二空间时,由于展厅的实际高度,无不有豁然开朗之感。
    下一空间是一条宽敞的中央走廊,两边分别陈列的是翁奋、陈劭雄和赵半狄的图片和杨冕两张大幅油画。一边是直观的都市生活影像,一边是浮现在模糊画面中的类似新兴住宅楼盘效果图的形象。走廊尽头是顾德新一幅十分醒目的大图片,突兀的红色、光头形象和画面中心反差极大的细节部分,吸引观者不断走近细看。顾德新的作品仍是他的一贯观念和趣味的体现,很契合《趣味过剩》的展览主题。
    走廊尽头右转,进入展厅南区。横在眼前首先是史金淞摆在雕塑台上的作品《冷兵器》。陈列文物的有机玻璃展盒中,是以耐克标志做成的开刃弯刀,以摩托罗拉标志做成的流星锤和模拟奔驰标志做成的飞镖,这些商标意外的衍生产品,森然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似乎隐喻着这些超级资本帝国嗜血的本质。
    在这个空间单元中,还有洪浩使用扫描仪扫描实物加之数字技术集合成像的作品《东西》。这些来自二十多年来日常生活积累的琐碎杂物,拼合成了一个璀璨的小宇宙,每件东西无不纤毫毕现地炫耀着自身的物质光彩,形成一个出色的个案。对面是施勇的系列数字图片《梦太极》,他以某涉外艺术机构仓库的真实空间为背景虚拟了一套大摆太极拳姿态的行头,这套行头其实就是一身设计完整、极具标志性的标准装束,金发发套、墨镜、深色中山装、皮鞋,只是抽空了他自己的血肉身躯。施勇引以自嘲的也许就是人总在不由自主地扮演某种角色、表演某种姿态的尴尬状态。
    根据音响引导,观众被吸引到一个小型录像室的门口,里面循环播放的是周啸虎的动画录像《蜜糖先生》。作品将画在模特裸身上的素描图像一帧帧拍摄下来,串联起来制作成具有叙事性,画面又有文人画韵味的动画故事。最靠里是展板隔出的一个完整的小厅。四壁面对面地展出着岳敏君的版画和刘韦华的摄影作品,共同特点一是某个典型形象不断重复,二就是牙多。面对面的还有李路明与金锋的作品。展厅中央是刘建华的三件趣味极为过剩的瓷雕盆景。边上还有另一个小型录像室,播出的是陈小文的DVD数字录像作品《抓拍》。从这里返回时,可看到一个巨大实物雕塑,是俞洁的《玩偶1号》,一个巨大的洋娃娃十分多余地趴在3.5米高的仙人掌顶端。
    北区舞台上下均有通道相连,舞台下郑国谷的摄影和梁钜辉的灯箱作品《觅》,都形象小巧,适合走近定睛观瞧。舞台后的狭长空间内,所陈列的是邱志杰的摄影装置《门面.罗马柱》、《门面.毛字体》。这是两幅10米长卷式的集合图片,需要观者不受干扰地低头详读。
    舞台上,即见杨茂源默默相对的两件实物装置《羊》,膨胀的多头羊被工业染料染成通体明黄色,一变而成刻意设计出来的模样。背景墙面是朱发东做的一句英文标语作品《世界》,一句观者耳熟的政治口号用工业漆包线在细帆布上绣出,如实反映了他政治、社会意识一贯过剩的状态。
    2002年7月6日晚,《趣味过剩》展场空间都得以实现。8月21日到新加坡再来一遍。

(载《三联生活周刊》2002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