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视觉生产 VOL.3/2007
  • 页数:
  • 语言:CHS/EN
  • 艺术家:黄永砅 王度 严培明 杨诘苍 林明弘 杜震君
  • 出版国家:中国
  • 出版社:VISUAL PRODUCTION
  • 出版日期:2007
  • ISBN::
  • 价格:50RMB

刊首语
顾振清
《视觉生产》主编
 
        200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明斯特雕塑展和巴塞尔博览会在十日内相继开幕,造成十年一遇的展览盛况和业界热议。6月,中国艺术圈人士成群结队奔赴欧洲四大展的“朝圣”之旅,终于演变成了难得的一次擦亮眼睛、破除迷信的现场集体体验。一时间,针对欧洲话语权和学术制高点的炮轰声四起。批评和不屑,取代了先前的高期望值,变成许多中国看客的一种新的日常化姿态。节庆式的巨无霸国际大展转眼就变身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臧否对象。
       较早时间,在国内尚未 官方支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确在欧美大展和市场语境中获得持续大展的某种合法性和价值支撑,并进一步催生了“中国热”。然而,同时造就的却是中国艺术圈人士对四大展所代表的欧美艺术权威的过度言说和推崇。这次眼见为实之后,笼罩在四大展上的光环顿时消褪。艺术面前本无神堂,重新洗牌其实是最正常不过的情形。但立马转身来重估自己、提升自己,却是仍欠火候。与妄自菲薄相伴的往往是妄自尊大,因而,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中国艺术圈需要的仍是冷静的梳理、反思和扎扎实实的自我积累。“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妄想泡沫,远不能影响文化话语权嬗变的常态,更不会改变文化角力的游戏规则。
        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质疑,四大展中,争议最少、尚存溢美之词最多的竟然是“艺术巴塞尔”这个不折不扣的全球艺术市场制高点。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究竟是艺术“无限”,还是艺术垄断资本之风光“无限”?对好莱坞的戒心和文化批判,为何没能同样施加在横跨欧美的“艺术巴塞尔”之上?文化尽可各自表述。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国内大展的权重,欧洲大展的权轻,也可以假设为今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语境的一种逻辑化推进。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经济、文化非均衡发展的条件下,全球艺术资源的再分配一直此消彼长地进行着。然而,中国当代艺术若要真正成为国际艺术新势力,其发展瓶颈就是对全球艺术垄断资本的趋利本质缺乏客观认知和心理设防。
        今日“雷声大、雨点小”的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却无一不是1960年以来欧洲中心话语权和国家文化神话巩固自身精神资源及其合法性的桥头堡。1990年代中期,两展的学术权威地位逐渐被一些改变全球艺术气候的原创性、主题性的群展和个展所打破、取代。近些年来,两展自身并不怎么推出优秀的艺术家和策展人,而只是成为一种仪式,对于在其它地方成功的策展人、艺术家实施延迟到来的册封、加冕。由于太迟,其中总有为数不少的功成身故的艺术家,甚至是已经在走下坡路的一些人。学术平庸的背后,一味甚嚣尘上的,只是名利场逻辑和各种后起艺术势力在话语权、影响力层面上的一通接一通的搏杀。而两展的极度政治化和遴选策展人机制的极度策略化,以及收藏机构和画廊对两展的深度干预,也突显出某种学术权威性的缺场和文化自信的流失。
        尽管如此,四大展并没有大起大落。面对全球性的艺术创造力疲软,四大展凭其不弱的应对能力和思想性,仍然与近年来亚太地区新起的双年展、三年展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四大展完备、成熟的制度建设、管理经验和社会推广,早已使其奠定为欧洲大国表述文化实力的高效率机器和高能见度的思想交流平台。虽然展览并不激进,但作品表述方式却仍在不断刷新、优化。文本呈现与解读系统的严密、完备,使展览仍未脱离欧美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的文化和精神高度。这种现实与中国看客的观展期待显然有巨大落差。一边走马观花,一边却囿于语言障碍和对欧美文化现实的隔膜,中国看客的审美疲劳可能是空前的。于是,自身的认知能力往往只被诉诸视觉震撼和卖弄机智的作品所偶然激活。对威尼斯双年展俄罗斯馆的如潮好评便是一例。十年磨一剑的明斯特雕塑展精彩纷呈,国内舆论却鲜有反映,可作反例的一例。
       其实更应抱着研究的心态去看待四大展,短短十几天田野调查式的视觉积累和现场思考的磨砺,的确胜过网上、书上所得无数。关键的是,更多的人获得了平常心,获得了对身边的、手上的看似并不重要的艺术工作的重视。《视觉生产》杂志也由此更为看重自身文化特性的建设,并看淡所有世俗的、假想的艺术殿堂和晋级制度。
 
   
 1 人物:六位旅居巴黎的杰出中国艺术家
  010  黄永砅
  012关于黄永砅的《佛手》与《捐赠名单》
  022  王度
  024 王度眼中的我们的精神世界
  034  严培明
  036漫长的沉睡:对严培明作品中死亡主题的几点观察
  046  杨诘苍
  048 白南准的皮带:朱丽叶与杨诘苍的对话
  058  林明弘
  060 花纹:关系美学一谈林明弘的创作
  070  杜震君
  072 数码解剖:机器中最炫目的火花
  078数码文化:人性不能承受之重——Bruno Lathuliere与杜震君访谈
 
 2 传真
   082  威尼斯“艺术进行时”:罗伯特·斯托与侯瀚如关于差异的解读
   092  艺术巴塞尔:可以信赖的神话
   102  移位观展:走马“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
 
 3 访谈
   110  童话:与艾未未谈他为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创作的作品
   120  2007 Shcontemporary艺术博览会总监劳伦佐·鲁道夫专访
 
 4 评论
   124  不甘被占领的生活:《地轴转移》香港当代艺术展之回想
   130  水中捞月
 
 5 艺术家追踪
   140  时空之痕:隋建国访谈录
   150  日常生活的寂寞窥者
 
 6 展览观察
   154  欧亚壹
   160  众说纷纭《出轨·合肥》
   166  中国当代艺术的真身在哪里?一首届西安文献展提出的问题
 
 7 展讯
   170  国内展讯
   175  国际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