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什么艺术展
- 页数:152
- 语言:中文、英文
- 艺术家: 曹斐,陈劭雄 等
- 出版国家:中国
- 出版社:陕西海润国际集团
- 出版日期:2004
- ISBN::
- 价格:80RMB
什么艺术?
顾振清
什么艺术?我自问,时常无言以对。
艺术怎么可以变成这样?事实上,说这话对,艺术已经变成现在这样了,而且是以当代的名义。
眼前的这一切,还是我孜孜以求的当代艺术吗?多年的殚精竭虑,以为做的是当代艺术这份事业。那么,当代艺术有没有给我一份做的事的安全感?必须说,没有。
当下热闹的艺术场景,并不让人激奋。毕竟,这些场景跟理念中的当代艺术尚有相当距离。
那么,当代艺术是什么艺术?什么艺术才是当代艺术?没有底线和极限的艺术,因为它不断超越底线,挑战极限。
当代艺术是强调独立思考的艺术,是独立于任何一种社会现实而存在的精神现实。
然而在国际上,中国当代艺术却一直被当代社会现实的插图和镜像,当作冷战后国际意识形态的筹码,缺乏自己的主动的表情。
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社会引发经久不衰的?#20013;国热?#20043;后,在本土社会也登堂入室了。社会转型期的变化与冲突,给了当代艺术前所未有的机遇。一片有限的喧哗与狂欢之后,意识,理性和目的的利刃直逼内心。当代艺术在获得本土文化身份、体制认同和社会价值空间的同时,一种最可贵的因素正在消失,这就是感性。日渐苍老的感性,使艺术自身的活语变的无力,缺乏光彩和生机。因此,总有一种质疑:眼前这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艺术?
这样的质疑,有助于中国当代艺术确立自己独特的属性和品质,并不断加以刷新。
当代艺术的本土化进程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文化生成过程,依靠的是一种自身个性乃至于文化主体的塑造,强调的是针对自身文化现实和国际语境的独立把握。什么艺术?这样的质疑,可以让这种造型更具体原创性和实验性,可以让这种把握更具体针对性和现实感。质疑的理由很简单,本土化进程要的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是当代艺术在中国这拷贝文化概念。艺术只能是独立思考的成果,而不是拷贝他人思考、套用他人的思考模式的结果。当代艺术跨国界、可共享的文化资源,其语言、形式、媒介在全球化时代尤其具有普适性。就当代文化的社会空间而言,本土自身新的思想和价值观不去占领,外来的思想和价值观就会随着全球消费文化而大举涌入。所谓文化殖民,其实就是某种强势文化借助可共享的文化资源参透其他文化、强化其霸权的结果。、
所以如果多问一句,什么艺术?
当代艺术就有可以能更好的把握自身的文化根基。中国当代艺术就有可能更自觉地根源于本土的历史检验、集体记忆与艺术家的个人经验,体现自身语言、思想和价值的完善。
什么艺术?也是一种追问。
艺术家这么追问自己,往往并不是为了自身定位,而是为了突破既有的艺术界限。其中 了极大的勇气和卓越的洞察力。
公众这么追问,表面上是以个朴素的问题,是个体或集体对任何艺术原创事实的被动反应。但这种追问的持续,实质上引发的是一种社会性的追究和反省。最终导致的结果有时会出人意料,也许促成一次对既有思维模式、审美经验的广泛刷新,一场社会文化的整体进步。今天,当代艺术的界限变得如此模糊,内涵变得如此宽泛,形态变得如此多样,跟这样的追问息息相关。
艺术家心里或眼里有问题,是一种原创的生机。看到问题、解决问题是当代艺术的实验本质。
公众的追问也是有益的。公众反馈和回应,其实也当代艺术获得社会公共性的助推力
当代艺术将艺术的概念拆解得面目全非,一旦这种行为由潜在的心理事实变为既成的文化事实,社会公众总能 渐消受。凭历史眼光看,这是合乎逻辑的。在乐观主义激情的催动下,当代艺术不断在质疑自己、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打破框框,获得推进、提升的可能性。实验性的本质使当代艺术充满变数,难以形容。因此当代艺术的每一步推进、提升都伴随着这样的追问,什么艺术?这样的问题所追究的不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框架,而是更多生动的感性的艺术体验、鲜活丰满的艺术作品、别开生面的艺术现场。不断拷问自身是什么艺术,其实是当代艺术的自身惯性使然。当代艺术就是这样不断脱胎换骨,再塑金身。艺术家只是处于这样一种艺术流变的过程之中,他们所把握的就是尺度和和时机,所展现就是包含自身的创作的艺术个性。
什么艺术?也是对艺术未来的提问。艺术将会成为什么?将会改变什么?这也许是一种更加激发艺术家想象的游戏,焕发的却是当代艺术的潜能和潜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