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字母排序): A.yang、EIEvision团队、Enlightens.Art氤艺术(成卓+肖弘弢)、陈文令、陈晓东、古原、胡帅、黄河山、LEYU IntuitiveLab(王展)、李杭+刘佳钰、李玮、林万山、Niq(陈科乾)、邱宇、Rok(陈阳昕)、SIMON MENG+数字化合物、孙羽茜、田晓磊、王兴、王雨萱、文泽17、许毅博、徐戈、薛雷、Y&Z艺术团队(黄莺+何在峰)、杨千、伊力亚斯、袁徐庆+杨康、张海超、ZOOJOO(章愳)

无锡华莱坞《我的元宇宙》都市圈·元宇宙数字艺术展

《我的元宇宙》

都市圈·元宇宙数字艺术展

策展人、画册主编:顾振清、张海涛

展览总监:李菲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字母排序):

A.yang、EIEvision团队、Enlightens.Art氤艺术(成卓+肖弘弢)、陈文令、陈晓东、古原、胡帅、黄河山、LEYU IntuitiveLab(王展)、李杭+刘佳钰、李玮、林万山、Niq(陈科乾)、邱宇、Rok(陈阳昕)、SIMON MENG+数字化合物、孙羽茜、田晓磊、王兴、王雨萱、文泽17、许毅博、徐戈、薛雷、Y&Z艺术团队(黄莺+何在峰)、杨千、伊力亚斯、袁徐庆+杨康、张海超、ZOOJOO(章愳)



预展开幕:2022年11月19日3:00 p.m.

展期:2022年11月19日至2023年1月19日

展地:中国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2009号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元宇宙艺术馆



主办: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都市圈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云计划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荔空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广州美术学院数字艺术科技研究所、利亚德·蓝硕



助理策展人:朱自杰、丰禾

展览协调:杨东、刘明军、张蕾

助理团队:顾贺文、刘霁锐、刘明泽、白若冰、丁思雨、张茂源、陈小丽

空间设计:苏鼎翔

视觉设计:丁思雨、刘星辰、阿楠、居芷昕


展览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顾振清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论坛(从左至右)

顾振清,《我的元宇宙》数字艺术展策展人

孔令晨,中广联导演工作委员会理事、灵韵数字艺术平台创始人

邢杰,元宇宙畅销书作者、优实资本董事长

陈序,元宇宙和未来资产智库MetaZ创始人、全球碳中和行动指导委员会元宇宙专业委员会执行主席

高扬,万众艺心平台创始人

章愳,加密艺术家



田晓磊作品《"Myth" 神话》
伊力亚斯作品《无脸小恶魔 NO FACE Monster》
邱宇作品《机械控制的眼睛看到镜子中被控制的眼睛在看他···》



自己的元宇宙
文/策展人张海涛

 

“我们自己的元宇宙”不是自我为中心的权益体现,更是个体与个体形成点对点式的多中心生态链。元宇宙除了运用人机智能交互、游戏、裸眼3D、AR/VR/MR、互联网等进入沉浸式虚拟世界或虚拟联动的元宇宙世界,还将以分身的虚拟人或数字生物作为自然人的载体,再现现实世界的各种生活方式之外,还可以穿越现实世界没有的时空和触碰新型的超级伦理关系。更重要的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生成的加密代码,通过分布式区块链技术来进行非人为干预的契约管理方式,自我创作、自我管理、自我维护、自我运营我们自己的元宇宙。我的元宇宙是由中心化媒介时代向去中心化web3.0时代的过渡阶段。

 

展览运用互联网、VR、AR、MR、AI、NFT、游戏引擎等技术媒介,涉及意识的迁徙、虚实相生和数字永生等单元板块。艺术家们展现了“数字分身”在一个平行交叉于现实世界 的数字宇宙中的当下生态与未来境遇,与此同时,带领公众了解 新技术背景下再生的“元宇宙”概念和数字加密艺术的生成方式 与存在样态。

 

以前的中心化大厂平台以及自媒体的平台的管理规则都是由他人制定的,一旦不按照其游戏规则行事,就可能被限制其权限,当然前提是要在元宇宙中遵循法律的机制,在矛盾与冲突中形成共识共生的机制,加密艺术让万物都可在IP上确权数字化永生,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哪怕它是一个游戏小装备、一个数字店铺、一块数字土地或与虚实链接的实体作品,都会得到保护,这就“我的元宇宙”的意义。

 

虚实人联动的元宇宙艺术

 

元宇宙也是个体在大生态的中得以庇护的世界。元宇宙的是一个艺术媒介体,将建构新的艺术生态。元宇宙也是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的情景再现,更多的需要进行创造或再创造出人类现实中没有的事物,这样更符合元宇宙的媒介气质,超出人类想象的非人类的文化世界。除了乌托邦的理想化世界的憧憬 就是反思未来人类危机。元宇宙艺术有几个核心问题:价值与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减排)、矛盾与共识(民主与法制、 避免内卷化)、在现与超现实(模仿与想象)、身份与经济系统(伦理与智能契约、去中心化)。

 

元宇宙有两派发展趋向:一个是虚拟世界的单向发展,另一个是虚实联动的发展趋势,现实自然与社会的实体世界由于过度开发, 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被无端和无度的破坏,进入虚拟元宇宙生活,会缓解对于现实世界的生态危机,比如线上快捷虚拟的时空必然减少碳排放或战争暴力的冲突,因为通过强制手段都无法改变现状,只有通过生活方式解决问题。人类在元宇宙中的地位目前还是人类智能支配数字孪生人,而未来强人工智能的独立性在元宇宙中可能会取代人类的中心化,实现硅基生物永生,综合机能的强大成为技术支配世界演化的基础,而非人文意志主导世界。

 

元宇宙的个体身份保护系统

 

  在未来现实世界中依靠的是数字契约代替人文契约,通过合约前置实现智能监督人性欲望,对于每一个用户进行数字契约的智能保护,避免了社会契约论的弹性泛滥。传统网络统游戏身份中每款游戏的不同角色、装备,都是由游戏公司设计好的,不是你自己的设计,所以传统游戏是中心化的游戏版本。我们不按照游戏公司的规则进行互动,有极大可能会被限制服务规则。而多中心化的元宇宙游戏,身份、规则与角色由自己设计、修改,有很强的自由度,这便是升级版的网络世界,就如剧本杀一样。

 

如果区块链类似一个拥有多窗格的保险柜,拥有NFT 数字版权的藏品将作品放入某一柜格并设置一段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哈希值,只有拥有原始哈希值的人就拥有该作品。

 

通过元宇宙技术生成的原生NFT,是元宇宙的重要要素和“生命体”。元宇宙核心的是个人数字身份和个人主权经济的保护与生成方式。元宇宙是多人互动虚拟宇宙。遵循着有三大定律:1、每个人都有发行加密艺术的自由;2、个人价值通过加密值体现;3、实现人币同在合一的价值。终极阶段是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宇宙法则,摆脱现实的单一逻辑,形成了多中心化、分布式存在的宇宙结构:数字人身份系统与区块链经济系统。

 

元宇宙替身可以是虚拟人也可以设计成各种身份,比如超人类:外星人、恐龙、机器人等。元宇宙可以创造现实中没有的职业,上天入地可以穿墙而过,也可以象孙悟空成为百变金刚,只要想象得到的都能虚拟实现。未来数字克隆技术可以让逝者得到永生,成为克隆的虚拟人,跳出电脑复活,追忆逝者。

 

元宇宙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人工智能(AI)、网络游戏、NFT(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物联网等新的媒介、技术、语言,展现了“网络分身”在一个平行或交叉于现实的虚拟世界的未来境遇。我们自己的虚拟人可分为三个类型:现实人的分身、克隆虚拟人(逝去的亲人)、虚实联动的实体替身、独立的强人工智能虚拟人。未来如果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虚拟人甚至可以独立生存,建构良性循环的生态链,这时的数字人将成为元宇宙的原住民,不是移民,自然人也可能成为一种“原始人类”。

 

《雪崩》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反乌托邦社会。因为现实的世界无法生存,人们才要到这个叫元宇宙的虚拟世界避难。进入虚拟元宇宙生活,会缓解对于现实世界的生态危机,比如线上虚拟的时空试图通过模拟战争减少战争暴力。

 

经济系统的自我保护

 

全真互联网即现实与虚拟的随时连接与转换,两者不可分隔,线上与线 下的世界一体化,边界更模糊化。元宇宙与全真互联网有着差异性,元 宇宙侧重表现现实世界的数字虚拟化,而全真互联网则更偏向于增强现 实的功能。且元宇宙更多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应用,而全真互联网 则是强调通过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增强用户真实的体验感。在 科幻小说《雪崩》中,作家Neal Stephenson的元宇宙的最初缘起是割裂 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即线上线下可以实现着两种不同的经济、政治体系,与腾讯提出的“全真互联网”不同,也就是说元宇宙是虚拟世界不一定 “全真实”。互联网的升级经过了几个阶段:诞生、普及、平台控制去 中心化与内容生产去中心化的几个阶段,多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是元宇 宙的终极阶段。

 

区块链加密艺术的意义

 

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个人和经济的关系,今天我们正在从“Web 2.0”转向 “Web 3.0” 时代。Web 3.0 有望成为一个更加去中心化和协作性的互联网,区块链与元宇宙也是这个新兴网络的核心载体。  

 

区块链和元宇宙强大的网络效应、重新定义数字艺术作品收藏、明确数字版权,最重要的是将数据与价值联系起来。让艺术家、艺术作品与收藏家有了安全和信任的保障。数字加密艺术原生创作更具未来的创新性和未来感,必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现象具有新的意义。加密艺术是多中心化和万物互联哲学思想的必然体现,原生的加密艺术还可以是一种媒介表达方式,体现接受美学的交互性让网友、观众的参与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还可以将算法生成智能化。加密艺术依然也需要评论家、策展人、收藏家一起来有尊严的把握艺术的价值判断,而非仅仅是为了市场的流通和利益炒作。加密的区块链还是一个传播的方式,先由精英群体带动从而最终建构平等、互惠与开源化的创作、传播及收藏的新生态。

 

结语:两个共生的宇宙

 

元宇宙与宇宙不是对立关系,前者向内拓展,后者向外延伸,最终殊途同归共同发展。更好的数字虚拟技术和更发达的太空技术,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元宇宙不应该带来个人化文明内卷,而会最终实现文明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