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一种中国中小型美术馆的策展制度

返回
2011-07-24

发展中:一种中国中小型美术馆的策展制度

——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为例


顾振清


一、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与中国中小型美术馆建设热潮。

当下,在中国各个一、二、三线的开放城市,各种背景的中小型美术馆正在不断浮出海面。在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美术馆建设正在成为一场奇特的文化运动、文化热潮。其中,既有各级政府设立或间接支持的美术馆,也有诸多企业和私人创办的美术馆,也还有一些由外资作为主要后盾的非赢利艺术空间。在中国,中小型美术馆的建筑物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维持?如何管理?如何运作?这些问题成了所有美术馆热情创立者们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中的瓶颈往往是资金、管理团队和制度建设三大问题。

2003年12月28日至2006年底,作为中国首家政府背景的专业性现、当代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Shanghai Duolun MoMA)在开馆的前三年启用政府搭台、民间参与、专业管理的实验模式。三年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成为一家硬件、软件建设初具特色的中国中小型美术馆。特别是由于一系列定位准确、文化针对性鲜明的当代艺术展览的举办,让美术馆获得了人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当属美术馆依靠自身的策展团队自主原创的一系列当代艺术展览。如注重本土平台视觉文化建设的2003年《打开天空》、2005年《上海酷》等展览,又如主动介入中国与国际艺术社会间文化交流的2005年《两个亚洲,两个欧洲》等展览。还有一些邀请中外客席策展人合作策展的国际展如《荷兰录像艺术简史》、《无人之境》、《Hexa计划闪现》等等,均有较高学术定位,在国际与国内艺术圈中备受瞩目。国际媒体《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和专业媒体《Art in America》、《Art Press》、《Art News》、《Artlink》等纷纷以专题多次报道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和学术倾向。这一系列以全球本土化模式举办的展览,通过本土社会视觉经验的不断刷新,致力于在纷繁复杂的艺术生态中,引导出塑造中国当代艺术主体性的全新语境。2005-2006年,美国MoMA之友参观团、荷兰王子基金会代表团、英国文化协会美术馆馆长代表团等国际艺术圈专业访客,纷纷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定为上海必看的艺术机构,前往美术馆参观、交流、对话。无形中,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成为上海一张小小的国际文化名片。在国际视野中,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是中国自立、自为的一家成长中的小MoMA。在发展中国家的独特语境下,它不得不面对独创性、建设性乃至挑战性的美术馆工作。然而,它所打破的许多国内纪录,探索的许多前人未涉及的领域,都对中国其他中小型美术馆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为例,通过分析、总结的方式,看待中国中小型美术馆自身的制度建设问题,从实际经验出发探讨完善中小型美术馆制度建设的可能性,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可提供出许多可参考的经验。以“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为办馆理念的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逐渐确立了以原创思想为文化目标、以原创展为主打展览的学术定位。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有利条件、经验的积累可以视为美术馆推进自己、创立自己文化个性的前提。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最初三年的摸索、的确也积累了一定的办馆、策展经验。

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中,自身学术架构的确立十分重要。就展览策划而言,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一反国内美术馆的常态,根据国际惯例设立艺术总策划制,并设立策展部,就是重视策展在一个美术馆制度建设与学术架构中的重要性。通过策展的规范化管理,一个现、当代美术馆才能实现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所不容替代的文化建构作用和不容推卸的文化反省角色,并由此体现出一种基于发展中国家之后发优势的文化原创的特色。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在最初三年时间中初步打造一种以策展制度为中心的“多伦模式”,适应了中国国情和上海本地文化语境的要求,取得一定的发展,也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多伦模式”及其问题,继续从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入手,调整在制度建设上的心理结构,确立一个可持续推进的、深具潜质的现代美术馆学术架构,是中国中小型美术馆的当务之急。这也是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再次起跳,以卓越的文化建设形象真正跻身于世界美术馆之林的根本大计。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中小型美术馆,这种自我认识有助于美术馆自身找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中国的中小型美术馆必须继续按国际规范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使美术馆在行政运作、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典藏教育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向国际优秀的美术馆规范化运作的水准看齐。同时,美术馆又必须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在本土文化建设和国际交流语境中形成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个性和学术地位,身段灵活地与本土社会互动,以历史的眼光建设打造一个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文化平台。

二、美术馆展览的行政分类法和管理制度,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为例。

美术馆的整体展览策划与管理是发展中国家在艺术行政管理的学科建设中的重点,是美术馆之为现当代美术馆的核心要素之一。现当代美术馆不是展览馆,自身场地的展览须有学术规划,规划须有学理思考和文化建设的思路。一年或多年的策展思路不同于单一展览的策展思路,必须有长远的文化战略眼光和思想理论建设的标杆。以量取胜,频繁展出,无助于展览水准的保持和提高;而且美术馆团队疲劳应战,美术馆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也无助于自身的充电、调养、整顿提高。运筹帷幄,有张有弛,固然是美术馆展览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要义。但更重要的是,在策展的学术架构中推进并提升展览,让展览独具建设性。以学术理性规划全年或多年的展览,让展览少而精,不断地减少展览数量、提高展览质量,不仅是美术馆策展规划的重要理念和长远思路,而且也是在相对艰难的条件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当代美术馆能够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 

就展览策划、管理的行政方式而言,美术馆的主流展览大致可分为自创展、引进展、交换展、征件展等几种。这样的分类便于在行政操作实践中建构宏观思路和架构。经过梳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展览,采取一整套相应的应对机制和解决方案。美术馆展览的整体决策、管理思路一旦明晰,就能抓住重点,把握比重,精简具体的策展流程,提高效率。 

1、自创展。

自创展是指美术馆自主发起、组织、策划的原创展及具有一些其他功能特性的展览。这是美术馆确立自身学术个性的关键,是美术馆必须重视的首要的创造性工作。自创展是一个推崇文化原创精神的美术馆的立馆之本,往往倾美术馆之力,把它们打造成美术馆全年展览的学术标杆和龙头。自创展一年至少应确定2个,数量可以逐年递升。也可以在两至三年之间发起一个重中之重、具备较大学术容量、但绝非国际双年展模式的展览。自创展必须有文化针对性,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原创性。但强调典藏性、教育性、文献性等功能特性的自创展也是可以超乎常规,策划出新意,让美术馆成为在地社区文化生活乃至本土社会文化需求的一部分。自创展由美术馆自身的策展团队独立策划,是但凡国际著名美术馆走向成功、树立独特学术形象的必经之路。纽约的MoMA、PS1、新美术馆如此,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市立美术馆和东京宫如此,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更是如此。泰特甚至有一个人数庞大的策展团队。

客席策展人制度也是一些美术馆营造自创展的有效补充。自创展邀请客席策展人,譬如独立策展人、来自其他美术馆的策展人联合策划,或加盟策展团队,利在整合学术资源、开放多元视野、交换不同经验。只邀请客席策展人联合策展,同时又不邀请客席策展人独立、完全地策划美术馆自创展,是一些坚持主导立场的美术馆的学术机制。这样的美术馆往往十分注重自身的发言权和独立文化形象。 

自创展完全由客席策展人策划、美术馆自身策展团队仅履行策展行政的配合和服务之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小型美术馆强调艺术行政的一种打法,如台北MoCA。这种打法的诉求主要在于艺术的教育推广、典藏和社区服务。致力于自身学术个性建构的美术馆往往会慎用完全客席策展人制、以及完全由客席策展人策划的自创展。 

2、引进展也是现代美术馆的常规展览之一。

由于美术馆自身策展资源不足,引进其他美术馆的优秀展览和独立策展人策划的展览,仍不失为美术馆拓展并借力外部资源、学习并借鉴他者经验的一种方式。但引进展分两种:被动引进,主动引进。

A、被动引进展:这类展览俗称“接活”展,坐地观望,等待人家的展览项目找上门来,从中仔细选择质量、意义、价值超群的展览进行立项、磋商、谈判。条件成熟,即加以引进。这是发展中国家美术馆最常规、最有惰性的展览形式之一,是以往场租展的惯性延续。在操作上具有不稳定性。展览的质量、时段、策划与运作方式深受展览提供方制约。几乎每个追求卓越的专业性美术馆,都以不断削减这类展览项目为荣。随着当代艺术展览的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在“接活”展成为中国各类美术馆策展人一种无奈的常规工作。在此的情形下,策展人仍然可以凭借展览申请、专家审查、方案讨论的体制主动参与被动型引进展的策展事务。对一些艺术家而言,艺术是什么?学术是什么?这些本体论问题往往被束之高阁。一些艺术家总是试图在欧美学术架构的毛细血管中讨论一些细枝末梢的问题。他们在回答许多问题时才发现,欧美艺术家、学者早就回答过一次或N次了,答案及其观点早就立在那边了。这一切却不妨碍中国艺术家用山寨方式再回答一遍,填补自己的空白。因此美术馆策展制度的学术审查、把关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审查可以拒绝一些山寨思路、山寨样式的展览,通过学术把关、甚至介入可以改进一些被动型引进展的展览质量。

B、主动引进展:策展人主动出击、引进门来的现成展览,就与“接活”展有本质不同。这种引进展的规划由于出于主动,预设条件可以较高,挑选余地可以较大,合作的空间可以较宽,酝酿时间可以较长。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首先可以锁定国际艺术社会和展览供求市场的高端,用“猎头”的方式在国际、国内争取学术资源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优的展览。 

美术馆策展人可以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年会展览“交易会”上,寻求优秀的项目加以引进。如ICOM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是代表全世界各地博物馆及博物馆专业人员的非官方组织,成立于1946年。ICOM目前已有超过17,000个会员分布在全球,是博物馆界最重要的组织,它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咨询机构。成立至今,藉由各项国际合作计划、专题研讨会、专业委员会年会等活动及出版物,促进各国博物馆及博物馆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它对人类社会文化与自然资源之保存与传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04年通过申请,已加入ICOM,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年会和三年一度的大会上表达自己,树立自身学术形象,角逐展览“交易会”上的优秀项目。又如CIMAM国际现代美术馆和收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ICOM for Museums and Collections of Modern Art)的会场,CIMAM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下设唯一专属于现当代艺术的国际委员会,是为全球各地的现、当代美术馆所建立的组织,以讨论现、当代美术馆在营运和发展时所面临的理论性和实务性的问题及其伦理纪律。CIMAM的存在,提供了讨论发展当代艺术并传播当代艺术信息的国际论坛空间。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应坚持良好营运标准,争取加入CIMAM。在CIMAM 年会的专业平台上积极吸引优秀展览项目。

策展人还可以主动出击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艺术巴塞尔博览会等国际大展会场,以及国际重要美术馆的重大展事的现场,在国际当代艺术展览金字塔结构的世俗人脉中寻找引进展的资源,仍然具有事半功倍的可操作性。当今国际上一批最杰出的艺术家和展览发起单位,对中国迅速现代化、国际化的展览生态充满想象和憧憬,也是中国中小型美术馆得以批量引进高质量展览的前提条件之一。当下,中国国内的中小型美术馆安排引进展,全年往往要超过10次。在自创展资源不足的情形下,变主动为被动,是改变引进展质量、确立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必要举措。

3、交换展是引进展的特殊方式。美术馆借此不仅引进,同时涉及输出。

美术馆与国际上优秀的美术馆形成合作、展览交换的关系,可以用共同策划、两地交换展出的自创展进行交流,也可以在常规条件下直接交换各自的自创展。国内、国外的优秀美术馆都预设在交换合作的意向之内。交换展是不同美术馆资源和经验的互补,由此,一个新美术馆在自身提升、锻炼过程中可以大得裨益。但美术馆一旦成长起来,就会回避这类容易流于形式的学术交流。因此,一个中小型美术馆安排交换展,以全年不超过2次为宜,并应着力加以递减。

4、征件展可以强调实验性和美术馆特色。

美术馆拿出一定的空间上网征求展览提案。在一定时段内,召开美术馆策展部学术会议或艺术委员会成员的评审会,选出适合展出的优秀提案,由美术馆本着指导、支持、制约的原则辅助实施。征件展应该是一个发现、推举年轻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舞台。征件展的频率和预算应有所控制,中小型美术馆应以全年安排不超过6个为宜,展览预算积极寻求国内外基金会和民间赞助的支持。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为例,三楼展厅的西厅天光空间,时处闲置状态,适合高效利用起来做小型征件展。 

再则,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建筑物正门入口处的外立面,是国内众多美术馆建筑中独一无二的一块巨型门面“画布”。540平方米的墙面规整、洗练、简洁,是极适合当代艺术展式的平面空间。这块空间在2005年春《上海酷》展览期间成功实施了艺术家洪易使用二十万张信用卡的拼贴作品《上海卡酷》,取得艺术圈热烈反响和一定的社会轰动效应。这一块特殊平台其实可以实施“变脸”征件展计划,可以划分为一年两次、每次时段三至四个月的方式,向全球征求单件或多件作品的展览提案,通过评审、可行性验证的优秀提案,就可以脱颖而出,得以实施。这种通过不断改变多伦路城市街景的公共艺术计划,将会为多伦路社区不断提供文化亮色和崭新的旅游观光资源。 

5、巡回展

巡回展可以是美术馆的自创展,在美术馆首展后出去巡回;也可以是引进展、交换展和征件展,在展出后到其他城市的美术馆或其他空间展出,也可以打包出口,到其他国家展出。巡回展既可以获得更大的文化影响力,也可以均摊展览成本、降低预算压力和资源浪费。当然美术馆作为展览原创单位的品牌行销,也会取得放大效果。巡回展必须视美术馆自身能力和馆外资源整合的能力而行,适合从一年作1次开始起跑,积累经验,再作发展。 

6、小结。

展览的行政分类法特别有助于展览管理制度的建设。在统一管理的理念下,什么样的展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来对待,配合什么样的处理方式,什么样的展览应该侧重,什么样的展览应该缩减,应该清清楚楚。方针既定,贯彻到策展管理制度的具体建设和执行,才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三、美术馆展览的其他分类法以及应对策略 ,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为例。

展览策划不仅是学术理念和观点的表达形式,也是文化态度和立场的呈现方式。美术馆既然确立了以原创思想为文化目标、以美术馆自己发起、组织、策划的原创展为主打展览的学术定位,策展工作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学术架构下的执行思路。  

1、根据展览学术架构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美术馆的展览又可分为主题展、专题展、无主题展等不同样式。

这是针对按行政方式分类的所有主流展览如自创展、引进展、交换展、征件展等另一种“切割法”,由于切入点不同,彼此互相容纳。即可称自创主题展、自创专题展、自创无主题展;又可称主题性自创展、主题性引进展、主题性交换展、主题性证件展;其他以此类推。其中两个关键词无疑就是“主题”、“自创”。  

A、主题展

主题展面对一定的学术课题,具有鲜明的文化针对性。策展人往往根据当下社会现实或文化艺术本身的上下文来确定展览主题,要求艺术家尽可能展出合乎展览主题的作品,或重新构思、制作合乎展览主题的作品。  

根据主题的提出,主题展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题先行,后有展览。这样的展览主题会直面一些普遍或特殊的社会文化问题。当代艺术展览常常是首先感应现实中的问题,然后作出揭示和批判。展览主题如果坚持当代艺术的批判立场,往往会有文化反思层面上的考量。这种反思通过展览的视觉表达来启发观众进行思考。主题先行的展览是一种正常的展览生成方式。策展人设定的主题以及对展览主题的论述得到艺术家的回应,激发出艺术家创作、参展、参与讨论的热忱。这是一个展览最终实现后在观众中产生视觉记忆,并在社会上产生文化影响力的第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 

美术馆的主题性自创展必须是主题先行的展览,必须是美术馆策展部与学术部未雨绸缪,提前研究、讨论、立项的结果。由于这是自创展中的重点,展览主题与展览论述须在纳入全年展览规划前加以确定。  

另一种是先有展览,主题后行。这种为展览而展览的展览,其展览主题的文化针对性和责任感往往是模糊而虚妄的。 

事实上,两年一度的双年展、三年一度的三年展,都是国际双年展体制下的一种“集大成”式的主题展,只是展览规模大到无法用一个主题来统摄、框定。全球化浪潮下,双年展等种种体制内的展览,不搞不行,不搞似乎不能体现国际化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时间一到,不搞也要搞;没有主题不行,没有主题似乎显得没有思想、主张和文化倾向,但时间一到,没有主题也要拿出主题。于是,急就章之下,策展人往往根据参展作品的主要表达媒介、或展览形式来命题,或找一个大而不当、包容一切的词汇来命题。这种主题后行的展览也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转型期中的一种特色。这种在展览框架已经成型、展览形势基本规范的条件下,让策展人提出展览的文化针对性,确乎是一项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美术馆不宜赶双年展的国际大集,而是应该重视常规的主题展,以整体学术架构安排全年的主题展、专题展和其他展览。主题先行的主题展一样可以吸引眼球,拉动社会的注意力。鉴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特殊的人文地理位置,一方面,美术馆自创主题展时,要强调文化新声,另一方面,在引进主题展时,也要注意美术馆作为文化反省和批评现场的性质。这样,美术馆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和活力,建立并提升自己的学术平台。在适当的时机下,中小型美术馆与同城市的大美术馆联手,动用各自场地和策展团队,共同策划某个国际双年展,或其中的开放展;甚至自行策划主题性的双年展外围展,都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B、专题展。

专题展有的往往注重某一种艺术门类、某一种表达媒介的表现。如当代水墨展、新媒体艺术展、建筑方案展、设计艺术展、声音展、录像艺术节、独立电影短片节等。虽然也经常冠以一个展览主题,但专题展特色容易会让主题架空、或流于泛泛。当然主题泛泛有时并不影响专题展的价值诉求,有些专题展能够集中体现一种视觉新潮、一种新生活方式。也有一些专题展专注于某一种历史切片、某一种社会学话题、某一种视觉文化因素。因为参展作品虽可用某种归纳法或分类法得出一种专题,但这样的展览由于内容与形式过于纷繁、多元,缺乏一致的文化关切点,很难形成相应的文化影响力。 

这类专题展在引进展中有较大比重。其中来自当代艺术周遭领域的艺术表达很值得关注,如设计、建筑、声音、新媒体以及实用艺术、商业艺术等等的视觉冲击波,正在不断激活当代艺术的神经。这样的展览是美术馆应去大胆引进的。但是一些陈旧的、样式化的专题展,确是美术馆需要大力缩减的对象。  

C、无主题展。

无主题展是一种展览需要的结果,艺术家创作了作品,自然有展出的愿望和冲动。如果没有主题展光顾,那么艺术家们串联起来做个联展,互相观摩新作品,交流交流,是未成名艺术家群中常见展览需求。这样的展览也显然主题后行,甚至干脆淡化主题、不要主题。因为主题的规定有可能会限制交流的自由和随意性。无主题展于是指向了艺术展览的两极:一种是世俗性质的艺术家雅集、笔会,具有团拜会性质;一种是年轻艺术家赖以成长的摇篮,具有实验展性质。无主题展决定了艺术家创作、展出作品的无限可能性,尽可能删除边界和底线的束缚,尽可能取消形式和工具的规范。这种实验展唯一限制就是美术馆空间的规定性,毕竟这是美术馆现场中的一种展览。在美术馆的规章制度之中,应给予实验性的无主题展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2、根据展览功能特性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美术馆的展览又可分为自创展、典藏展、教育展、文献展等几种。

展览功能特性的分类,重点在于引导美术馆不同功能部门的配合。其次也在于全年展览规划中不同展览比重的制衡。 

A、自主原创展是美术馆展览中的重头戏,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原创,对参展作品的首展性和不可替代性有较硬性的要求。一般主题展会强调艺术家从未展出过的新作,着重于艺术原作视觉呈现的新鲜感。但也有新的策展方式反其道而行之,专门从一些老作品里知微见著地发掘出崭新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一种别开生面的呈现和阐释。大型原创展牵涉面广,但常常需要美术馆策展部牵头,联合学术部、典藏部、教育部和文献信息中心一起开展工作。中小型原创展常常需要策展部独立面对。 

B、典藏展顾名思义,就是美术馆典藏品的展览。一般用来展示美术馆及时典藏当代文化的深刻意义。典藏展往往是美术馆策展部与典藏部的配合。 

C、教育展强调为社区服务,往往是美术馆策展部与艺术教育部的配合。这类艺术展览注重互动性和通俗易懂的推广方式,放低姿态和大众对话,竭尽所能争取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喜爱并关心美术馆。  

D、文献展注重历史、注重文化总结,强调文献资料的重要性。虽然展览以大量艺术原作为主要呈现对象,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录影资料、录音资料等一样备受重视,甚至反映艺术家的日常生存状态、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物质材料也成为展览组成部分。文献展往往是文献信息中心配合的展览。 

E、所有这些展览,可以根据内在学术架构的不同继续细分,如主题自创展、专题自创展、无主题自创展;主题典藏展、专题典藏展、无主题典藏展等等。文献展往往是一种主题文献展、专题文献展,无主题的文献展也会在极特殊的实验语境下发生。 

3、根据艺术家构成的不同,美术馆的展览又分为个展和群展。所有个展与群展,可以根据内在学术架构的不同继续细分。

A、举办有质量的个展,推举个别有潜力的新人,或有爆发力的当红艺术家,也是美术馆显示鲜明学术立场的重要标杆。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家举办个人回顾展以及能否成功举办,特别能考验美术馆团队的洞察力、历史眼光和学术功力。 

B、美术馆的群展又可根据参展人员规模,分为几人展、小组展、师生展、群展几类,但这种分类只作行政管理用途,与美术馆策展的学术架构无大影响。 

4、美术馆由于具有非赢利性质,所以拒绝商业展的入侵。

美术馆展览根据学术架构、展览功能、艺术家构成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展览行政分类法不同,而且有交叉。这样的分类,重点在于不断转换角度来认知美术馆展览、综合地看待美术馆展览。不同的分类法有助于展览组合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比重权衡,美术馆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通过这种调整和权衡来实现。美术馆策展团队根据学术架构不同的展览来制定不同的学术应对策略,而且还要根据其它不同的分类法灵活调整,高调保持美术馆的学术立场。当然,有的主打展览在分类法上是叠床架屋,如它既是主题展,又是自创展、还是群展。但分类研究、集中管理的要点,就在于分析以后的总结,找到规律性。然后用一种最清晰的思路、一种最精简、明快的工作条线进行操作。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才能上一个专业化、制度化的台阶。当然,有些中小型美术馆甚至可以剑走偏锋,重点推出、或专门张扬某一分类法中关乎文化原创的一两种类型展,同时回避、或低调处理其他多数类型的展览。美术馆就会以某种出奇制胜的专业性、或专门性策略而进入国内外视野。“美术馆多功能意味着没功能”,行业间流传的这句话,其实是对一味求全的中小型美术馆的一个警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大打原创展之牌,就是短短一年多时段内获得自身形象并创下一定国际知名度的重要理由。  

四、美术馆策展制度建设与行政实务,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为例。

1、美术馆策展团队的建设。

A、策展团队的行政建设:美术馆设总策展人,负责并管理美术馆展览和学术的全面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审查美术馆策展部、学术部以及将来的典藏部、艺术教育部和文献信息中心等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与美术馆的行政部门如工程部、后勤部、办公室工作相呼应。美术馆策展部设主任级策展人一名,负责并管理策展部的全面工作。部门内设助理策展人(至少2名),具体实施策展和展览维护工作。策展部还要组织、管理若干义工式的见习策展人和交流条件下的客席策展人,参与美术馆的策展工作。美术馆艺术总策划、策展部主任须在美术馆整体规划内推动学术民主。 

B、策展人角色承担:美术馆策展工作是高强度的脑力+体力劳动。策展人为了一个展览,须写方案、写文章;联络各方,协调彼此;挑选作品,设计展场;布置展品,满场飞奔;校对画册,求证英译;设定流程,服务现场;邀请看客,现场导览。展览挂策展人名字意味个人负责,展览出质量、安全问题,策展人首当其冲承担责任。对于每个展览,诚惶诚恐、全力以赴是策展人的本分。 

C、策展人训练机制:美术馆中的每个策展人须经过一个从见习策展、助理策展到全权策展的工作历练过程。新晋策展团队中,菜鸟级策展人需要见习、锻炼,有资历的策展人则需要熟悉美术馆的具体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每个人都得在因地制宜的美术馆策展工作中成长。“人人可策展、人人敢策展”的说法,催生的却是大量的山寨文化。策展人必须认知,策展人工作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个人做得好一点、专业一点都很难。美术馆通过策展人的践行和经验积累,建构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策展机制,则更难。 策展人也要经常出去观展,优先考察本地重要展事,酌量考察国内、国际同期或当年的重大展览。旨在打开眼界,历练展览现场分析和批评的能力。所有考察都要积累文本,提供自身反思的基础。策展人跑艺术家工作室,是独立策展人的必修课。艺术家的真实的工作状态、思维状态、个人素质、品位都会在工作室呈现。因为他在那里最自由放松,连日常隐藏的本性也流露一些。工作室其实是艺术家的一个重要情境。 

2、美术馆策展部的工作界定:

A、一个美术馆的策展部是其原创展览的发起部门,也是策展思想、学术空气最为活跃的单位。美术馆的策展部犹如“总参谋部”。策展人既是一个个展览项目的“导演”,又是“总参谋”,担任的绝非简单重复性劳动,而是极具挑战性的核心角色。策展人不断翻新、又创新的日常工作,与美术馆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策展部例行的学术会议经常要讨论国际、国内的展览状况,保持资讯畅达和文化洞察力。策展部的策展人应该参与美术馆自主原创展酝酿期间的学术探讨,须提出展览提案,可以个别参与,也可自由组合。但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美术馆原创展的具体策划、实施工作。即便是最小型展览,策展部主任和助理策展人每年也必须联合策划(或独立策划)一次。独立策展尤其应受鼓励。自主原创展的策划最能培养、美术馆策展人的策展管理能力。策展人对整个展览流程的把握和掌控水准,也最能检验策展人素质及其学术理念的具体实施效果。  

B、美术馆策展人必须介入自主原创展和其他各类展览的策展工作。在展览前一年、至少三个月,美术馆责任人应要求策展人出具规范的策展计划,包括:1、策展报告(含主题阐释、展期展地、拟邀艺术家名单及简历背景、拟展出作品图文);2、推广计划;3、预算计划;4、倒计时工作流程;5、策展协议。如策展人不按时交完整计划、或交不出计划,即属不称职。美术馆责任人不重书面计划,偏信策展人口若悬河,是博傻。 

C、策展部也是引进展、交换展以及其他表演活动的酝酿、承接、讨论并拿出预案供美术馆高层进行表决的学术机构。一旦展览通过,安排进入全年展览计划。美术馆策展部须安排专人分别追踪、协调、规范不同展览、活动的全流程,包括策划、组织、实施、审查验收、开幕、展览维护、撤展、总结归档等。 

3、策展部须将全年展览区分为大、中、小型三种规格进行策展管理,针对不同规格,形成不同级别的预案来对待

A、大型展览:占用空间须覆盖美术馆一、二、三层展厅,或另加美术馆其他有效空间,如六、七楼和外墙空间、多伦路路面,甚至另加市内其他空间。须出版中英文双语的100页以上的大型画册一本,或另加小型展览导览册一本。须印刷海报1千份、请柬3千份以上。须制作、喷涂美术馆展览广告两种以上。须举办大型开幕酒会和仪式,邀请包括上级领导、外国领事馆贵宾在内的人员出席。视需要与否,举办展览捆绑式的学术研讨会或艺术家谈话会。须举办十家以上媒体参加的新闻发布会。美术馆网站及电子邮件进行全面、重点宣传。 

B、中型展览:占用空间须覆盖美术馆一、二层展厅,或一、二、三层展厅。美术馆只负责做折页性质或等同折页的资料一份,展览主办方可以利用馆外经济力量出版中英文双语的100页上下的画册一本。须印刷海报300份、请柬2千份以上。须制作、喷涂美术馆展览广告一种以上。须举办中型开幕酒会。新闻发布会可做可不做,视需求而定。美术馆网站及电子邮件进行全面宣传。  

C、小型展览及音乐会、舞蹈、实验戏剧、时装秀或其他表演艺术活动:占用空间须覆盖美术馆一、二、三层展厅中的某一层展厅,或利用美术馆其他有效空间如六、七楼。原则上不要求印刷画册或宣传资料(展览主办方视需要利用馆外经济力量可以解决的除外)。须印刷海报100份、请柬1千份以上。须制作、喷涂美术馆展览广告一种。原则上不要求举办开幕酒会和新闻发布会(展览主办方视需要利用馆外经济力量可以解决的除外)。美术馆网站及电子邮件进行宣传。  

D、策展部须管理美术馆所有涉及策划的有关项目。例如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计划、“多伦讲坛”系列学术讲座计划、“思维健身房”艺术家与观众互动计划的策划、申请、研究、审议、实施和检讨等等,都由策展部负责统筹、协调和执行。以高屋建瓴的方式建设美术馆以策划为龙头的学术平台。  

4、单项展览的策展工作流程与行政实务:

A、展览筹备会:准备展览提案与学术论述;展览立项与审议出意见;划定展览性质、规模和应对方式;收藏对象研究;艺术教育推广对象研究。配合方为美术馆学术部、收藏部、教育部。  

B、筹备期工作:安排预算;制定艺术家、策展团队通讯录和时间表;组织、联络所有艺术家和馆外展览行政人员,准备布展工程方案与程序、设备清单并讨论其中细节;组织安排工程施工团队;组织、安排作品运输、保关、保险、仓储的流程;组织新闻发布会和组织媒体报道工作;画册、请柬、海报的设计制作;艺术教育推广计划安排;酒店预订及机票、车票预订方法安排。配合方为美术馆学术部、工程部、后勤部、教育部。  

C、展览前动员会:布展前全体策展、布展人员与美术馆相关人员动员会,通报展览工作要点和工作规则、注意事项、安全条例;发布布展工作现场管理条线和流程;策展团队与艺术家现场对话、衔接,沟通作品方案以及修改意见;讨论并决定请柬海报与网上资讯宣传、教育推广、义工召集和媒体动员方案;来宾接待问题的审议。配合方为美术馆学术部、工程部、后勤部、教育部。  

D、展览布置:策展部连同工程部、后勤部全体投入布展工作,策展人员重在指导、协调、现场解决问题;作品运输入现场维护与拆箱摄影;工程质量与设备配置的检查、验收;义工培训和分配、监督;酒会安排;开幕程序的安排和预演。展览宣传推广方案检查;展览标签、说明的制作与布置;画册、请柬与海报设计、制作质量的监督。外地、外国艺术家、策展与布展人员的接待、酒店入住。回程机票、车票预订。展览报道光盘的制作和报道工作检查。配合方为美术馆学术部、工程部、后勤部。  

E、开幕式:展览现场秩序和作品的自觉维护;贵宾接待;媒体接待;现场摄影与录像记录;画册发放;酒会与开幕式的自觉维护。外地、外国艺术家、策展与布展人员的继续接待及回程安排。配合方为美术馆馆长室、后勤部。  

F、展览期间:艺术教育项目的实施;展览现场和作品的维护的审查与抽查;展品照片的摄制与光盘制作;开幕式报道工作追踪;网站与杂志报道资料的准备与实现;费用报销及核查;撤展组织与工作流程制订。配合方为美术馆后勤部、艺术教育部。  

G、撤展:撤展工作协调会;撤展的现场指导、维护、协调;作品装箱摄影与运输出场的维护;退件工作的联络与安排;收藏安排及证书发放;工程质量检查;设备配置的验收;宣传报道(复印)资料对艺术家、策展人的发放工作。配合方为美术馆后勤部、工程部。  

H、展览总结。配合方为美术馆学术部、后勤部、工程部、艺术教育部。  

5、策展行政的弹性机制和开放性:

A、针对自创展,策展部的选题酝酿、提案确立到立项完成可以订出一年或几年计划,并可以汇总学术部展开学术调研与讨论,形成美术馆内部的跨部交流机制。美术馆与策展部在为自创展立项时,也应鼓励策展团队在预算运作、展览筹备上采取灵活主动的“滚雪球”方式,即展览早提案、早决策、早发布、早启动,不打仓促之仗。无论国内展还是国际展,都可以凭借展览的文化号召力和潜在媒体放大效应去提前争取各种资源。尤其是一些国外公私的基金会,往往对提早提案、理顺脉络的优秀展览提案有所反应。国内外有经验的艺术家、策展人也是争取赞助的同盟者。因此,越提前确定、启动的展览,展览资金、资源的整合面就越大,雪球也就可以越滚越大。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05年春举办的“上海酷”国际艺术展就是“滚雪球”的一个例子。这是中国常常陷于资金和资源困境的中小型美术馆都应该去尝试脱困的一种方式。与“滚雪球”方式相对的“切蛋糕”方式,即申请到官方或出资方办展资金,再用切蛋糕的原算分配方式,发放给每个需要展览资金的环节和个人。这是发达国家规范展览操作模式,可以在展览启动前解决一切预算问题,让策展人和艺术家团队倾全身心展览的学术建构之上。这种优点明显的策展机制值得追仿,但在相当一段时间,资金难题却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美术馆不能承受之重。  

B、针对引进展,无论是主动导入,还是被动式申请受理,都应考虑美术馆自身的学术形象。其中,一种“掺沙子”式的学术或管理的微调工作可以启发思路,这在许多著名美术馆其实都有过先例。比如在“接活”展上“掺沙子”,加入一些形式上的改变或整理,也许能让一个平淡无奇的展览异峰突起,让展品获得呈现方式和观看制度上的当代性。比如美术馆可以提出让策展部人员加入引进展的策划,由于对本馆场地与本地资源的熟悉,策展部人员往往能提出有效改进意见。即便不能加入其策展团队,美术馆策展部在配合和服务过程中,也要发挥能动作用。一个追求专业性的美术馆当然不会坐视低级错误的出现。表面上这对引进展独立性构成一些影响,但如果所有工作都本着协商的方式推动,就容易取得共识。再比如提出新的艺术家人选加入展览、提出新的文章加入展览画册,也是一种“掺沙子”的思维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具体实施之中,必须把握一种可能性和一个度。“沙子”不可硬掺。 

C、针对交换展,交换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美术馆及团队增加历练机会。除此,意义不大。 

D、针对征件展,策展部也可以借此调动、整合美术圈内外的各种资源,让美术馆在这个结点上尽量开放。无论低成本,还是大手笔,所有的新视觉、新样式、新媒体、新浪潮艺术都可以请来一试。以保证一个呼吸空间,让美术馆与最新的生活气息共呼吸。

五、结语。

现、当代美术馆既是一个社会与时俱进的思想前沿,又是追究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反省和批评的一个现场。美术馆自身学术形象是否鲜明,在于其独到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文化洞察力。而这一切又是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并重的制度建设来体现,其中以确立自身的学术架构为要务。中国中小型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一旦以策展制度为中心,追求更长线的文化目标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那么,这注定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