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毒?

返回
2010-04-16

艺术有毒?

顾振清 

    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的走红,催生了一种涉及规模化生产的艺术模式。2005年以来,由于中国艺术现场展事频繁、密集,很多艺术家疲于应付各种扑面而来的机会,时间紧,任务急,极易产生自我重复和审美疲劳。急就章、油漆未干的作品被一批又一批地推到前台。艺术展示又涉及大量的临时搭建和紧急布展。于是,中国艺术现场多数充斥着一种刺鼻的甲醛味道。艺术有毒?这并不是一个凭空捏造的问题,它跟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语境息息相关。在泥沙俱下、泡沫泛滥的时代,最需要的是一次大浪淘沙。

    全球化条件下的媒体时代,也让艺术的造星机制变成一盏走马灯。每个艺术家都可以迅速成名十五分钟,然后就可能过时。媒体制造的艺术是否有毒?答案不言而喻。谁体验过谁就知道。

    不少艺术家在片刻成功之后,就此蜕变为艺术庸品、能品、衍生品的生产者,于是,有人对这票货色美其名曰“中国制造”。艺术崇尚的是原创和不断的创新。中国制造就是制造和生产,绝不是艺术方法、形式、观念的革新,绝不是自主创造。中国制造的艺术是否有毒?走进杨千的展场的每一个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之后,就能面对这个问题。

    艺术有毒?艺术有毒。

    但是,也有一些艺术可以帮你认识毒、排排毒。关键的是,这种艺术往往十分稀有,需要的是观者一种心有灵犀的领悟和感知。  

杨千作品《xx的兔子》,2010年